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永不結束的故事


                     永不結束的故事
                                                                         關於愛心鞋盒活動

 

    關於世間之愛的隱喻與描繪,德國幻想文學作家米切爾.恩德《永不結束的故事》(The Never Ending Story)與勞勃.瑞福所執導電影《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都帶來一定的覺醒與啟發,是我常用來照亮生命成長的灰暗階段,以及拉近自己與智者距離的重要媒介。他們雖然各自從不同視角切入,都不約而同提及,惟想要去愛,才能圓滿更美好的自己。

 

與其想要被愛,不如想要去愛,只有為某個人發自內心的做一些事情,這樣才能真正卸下心中的那份孤獨。」〜《永不結束的故事》

 

「就算對於那些你不完全了解的人們,也要發自於愛地伸出雙手;生命原本不需要人去了解,只需要你去愛。」《大河戀》

 

    重視表現與績效的現代化教育催熟了孩子,也吹散了萌發自由心靈與人性的實現。我們都專注於自己未來的成功,有時候會因此變得自私,忘了「施比受更有福」的簡單道理。其實對他人友善、慷慨付出或分享,比起只追求自己的成功,要別人來配合來滿足自己,反而更能讓我們快樂。今年聖誕節活動很不一樣,之前總是在發糖果、分禮物,現在則是學習付出與分享。由學校家長會主導,輔導處與童軍團協同發起的「愛心鞋盒活動」,鼓勵孩子們找出家中閒置的鞋盒,放入一定金額以下的文具禮品,製作卡片並將鞋盒加以妝飾,再贈送給偏鄉或失親的兒童,把愛與關懷傳出去。

    當然,生命教育不是教導,不是訓練,而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是藉著生命的榜樣,碰觸孩子的生命經驗與心靈,使他們產生感動而行動。所以,這次活動設計原則強調有三:一是講求自發,不刻意求工,不從物的功利計較。而是以調動孩子們從心自發的參與,隱隱鋪陳既深且遠的巨大能量;二是倡導互動,透過贈與對象、禮物內容的揀選、卡片設計與書寫以及妝點鞋盒等討論,在在綿密或親子、或師生、或生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共同合作為一件事來努力的故事;最終是形塑共好讓孩子們學會分享與付出,把分享的心意從身邊的人延伸到不認識的人,建立了更多正面的關係。只有用愛去碰觸生命,方能醒覺自己擁有力量,才能體會歷程的美好。

    誠如作家楊絳所言:「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唯世態人情,比清風明月更饒有滋味。」我們相信「關於愛與愛的能力」這件事,一旦學會擁有了,它就會永遠是你的,誰也沒有辦法奪走,誰也沒有辦法改變。請把愛傳出去,更有意義的活著,更有愛的對待著,然後,生命感動生命、生命影響生命,永不結束的故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最後,藉文末一隅,特別感謝成就「愛心鞋盒活動」默默付出的每一位夥伴們,有願有力完滿美好,真美!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自由思考的「如果電話亭」


自由思考的「如果電話亭」

     英國教育專家Ken Robinson 提到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小女孩在上繪畫課,老師問她,妳畫什麼?她說:「我畫上帝。」老師說:「沒有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啊!」小女孩說:「他們一會兒就知道了。」能正確思考很重要,能自由思考更重要。   

     哆啦A夢有一個「如果電話亭」,使用者向亭內電話講出心目中的幻想世界,就開始一場不同假設的平行世界實驗之旅。其實,我們就身處在一個充滿變動與創新的社會大實驗室中,如果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去質疑和思考習以為常的現實世界,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層次的東西,然後激發出野心和競爭力,幫助他們個性化發展。

    預計在108年實施的新課綱,為因應科技發展帶來的新世代生活方式,把資訊科技和生活科技獨立成科技領域,運用科技工具培養學生動手實作,以及設計與創造科技工具及資訊系統的知能,同時也涵育創造思考、批判思考、問題解決、邏輯與運算思維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此外,教育部於20174月公布:未來在大學18學群選才採計中,重視考生國文、英文的能力外,資訊科技、生活科技能力分居34名。易言之,除了基礎學科外,更看重「非考科」及跨領域、專題、實作等類型課程。準此,我們學校亦整備以「中山實創夢工廠3.0」的旗艦計畫,不僅強調動手體驗,兼重深度思考、抽象概念化能力,以及主動創發;還要營造一個有歸屬感、又具挑戰性的學習環境,跨域整合的做中學、用中學、互動中學,整全表現與反思辯證,投資孩子們自創(the start-up of you)的可能。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戰勝自己

戰勝自己     

始終相信:「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僅是他擊敗了多少外在對手,而是他最終是否可以戰勝自己。」

《愛麗絲夢遊仙境》故事中,愛麗絲問:這裡是哪裡?精靈反問她:「你想要去哪裡?」愛麗絲說:「我不知道。」最後她得到的答案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那麼你現在在哪裡一㸃都不重要。」換言之,確立明確的目標方能開展格局。而,學習就是為了選擇,為舗墊人生而學習,為改善人生而學習,為開拓人生而學習。

學校教育肯定教不完所有的知識,也不盡全告訴你們該去做什麼,而是引導察覺問題所在,使你們懂得提出正確的問題,並涵育勇氣與好奇,跳脫慣性思考,持續探索世界與真正的自己。

學校教育也給不起標準的價值,看待世界的觀點和我們假定的真實都在快速轉換,上一刻的判準基礎隨之下一刻崩解。改變成為唯一不變的真理。當你們面對挑戰與勇敢夢想的時刻,唯更真誠直面自己衷心,更多的獨立思考與多元探索,更積極參與社會行動與實踐。只有去做了,才會不一樣。

不可諱言地,回首成長與學習歷程,學習最多的通常是犯的錯誤,或被逼迫超越個人的經驗,或必須面對自己不足的時刻。所以,還是期盼大家能對自己設定的目標,懷抱長期的熱情和堅持下去的恆毅力。


風向永遠在變,能聞風起舞的人才懂得跳出曼妙之舞。此時此刻,許多新興力量正在崛起,正顛覆既有的觀念與做法,從創意市集到電子商務、從傳統媒體到社群媒體、從職場工作到零工經濟,。人類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拐㸃,那將是未知的全新世界,可以預見你們不僅要適應未來,還要創造未來。請保持好奇、放膽想像,帶著勇氣與約定前進,會讓生命比較有希望。ㄧ個真正的勇敢的人,無法從學習前人與自我重複中得到滿足,總是在生命最繁華的時候孤寂的走出來,不斷挑戰自己、戰勝自己。請為自己加油!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社會重大議題融入教學-實現有意義的學習


社會重大議題融入教學-實現有意義的學習


    兒童繪本作家Dr.suess:「思考而好奇,好奇而思考,只有我們開始思考如何改善周遭人們的生活時,才會意識到自己的影響力可以有多大。」

    教育現場最大挑戰之一,正面臨學習無動力危機,教師處於身心俱疲、職業幸福感下降的狀態。學生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學習就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現在學的這些東西,未來有用嗎?很關鍵的原因之一,如果學習內容是既定的知識、價值和單向行為教條的接受經驗,自然不易驅動孩子學習的動機和熱情。舉例來說「畢氏定理:a2 + b2 = c2」、「阿基米德定律:F(浮力)=G(排開流體)」、「歐姆定律:R(電阻)=V(電壓)/I(電流)」等常見的國中公式,或許都耳熟能詳,但,真要計較「知其所以然」,又能經得起多少考驗?沒有思考探索與實驗動手做的歷程,自然就不會有質疑與思辯:「這些教科書說的和真實世界根本不一樣!」、「實驗根本做不出課本的結果」等。當然,自然世界不可能像實驗室般儘量控制所有的條件。同時,我們也失去引導孩子們理解這複雜易變世界的機會。理想的活力課堂該是有思考、提問、活動與情意的課堂,做好學習與真實生活的連結,上課即是以實現「有意義學習」為目的。

    十二年國教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讓每一個孩子願意學、能夠學、喜歡學,逐漸引導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強調完整的學習必備有三個整合,一是整合知識、技能和態度,除了重視知識外,更要注重行動及態度,再循藉覺察及省思持續自我精進;二是整合學習歷程、策略及方法,陶冶學生擁有自學能力;三是整合真實生活,有意義的感知以及真實的理解。不只是將所學進行其他例子的遷移,或實際活用在日常當中,更可以對所知所為進行具體思考,再持續創化的可能。議題融入教學可以做為完整學習實踐與熔接新課綱意涵的途徑之一,本期〈中山愛苗〉是以「性別教育」為題,以學生觀點出發的問題釐清、探究,將所學習內容和過程經驗與社會議題產生連結,以進行有效的社會參與,引導形成更深更廣的新經驗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