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面對國中早自習零考試的看法

 

    Elon Musk:「我會運用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來看待問題,也就是一層層剝開事務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在本質上去進行類比不會有創造性的作為,就如同在汽車發明前,所有運輸業聚焦與精進的議題在於培育跑得最快的馬匹,無法想到蒸汽動力的機械汽車。所以,面對「早自習零考試」,我們要先探究「早自習的定位」和「課堂中考試的定位」。

一、早自習的定位?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規定,「有關學生在校作息及各項非學習節數之活動,由學校依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高級中等學校及國民中學、國民小學學生在校作息時間相關規定自行安排。」國中小早自習的存廢除了學習問題,還有校園安全、交通狀況及家庭需求等因素,環環因素交互作用,牽一髮動全身,國中小早自習的存與廢並非單純的教育議題,需要更多的跨域對話、學校專業的尊重,以及導師角色的認可與促進。

    聚焦於教育學習層面而言,早自習屬於「非學習節數」,學生可從事最適合自己身心的學習準備方式,讓學生可以自主規劃學習,或是以晨讀、社團活動,以促進有效學習及學習品質為終極目的。另一方面,早自習實務工作屬於「導師時間」,國中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後天逐步培養,老師、父母教育信念的打破框架與自主支持的引導更為關鍵重要。

二、課堂中考試的定位?

    課堂中考試是有效的學習策略,一是能告訴你什麼是你知道的,什麼是你不知道的,加以改進與加強;二是回想已經學過的東西會讓大腦重新鞏固記憶,強化新知與已知之間的聯繫。所以,要把課堂中考試看成是檢索練習的學習策略,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可以隨時隨地主動練習檢索。例如,你可以用抽認知卡來學習英語單詞,也可以在閱讀過一段文字或聽過一堂課後,用幾道簡單的小問題給自己一個小測驗,效果要比重讀課本或複習筆記好得多。

    不過,因為過度重視考試,我們學生也很容易對成績著迷「我得到了幾分?」 而忽略真正重要的「我學到了什麼?」。考試成績能引發學生學習的外在動機,同時也可能會損害學生的內在動機,包括:「以前是想得到好成績,所以才會認真讀書的。」、「成績也會降低學習的樂趣並增加對失敗的恐懼。」

    面對「課堂中考試」,層層剝開之後的真實問題是:「如何讓學生專注於學習,而不是成績?」建議有幾個做法可以試試看!

1.         延遲給成績:試試利用KWLQ /ORID/心智圖等學習反饋工具,讓學生的注意力從成績轉移到學習反饋上。

2.         提供重考機會:一次性考試永遠不會讓學生發揮出最好的水準;再提供自主選擇重考的機會,培養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態度。

3.         允許自我評分: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擁有自主權,並提高他們的後設認知技能(目標調整)。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4.         建立同儕互評機制:在互評的過程中,發現自身考試表現與同儕間考試表現的差異,進而產生認知失調與衝突。學習者為解決認知上的衝突,因而促進認知的發展,有助於學習的進步。(評分規準、自評和互評比重與順序)

5.         同儕難題講解:安排同學上台講解難題,「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6.         善用數位科技優勢:可透過具體數據分析,瞭解學生的學習難點並加以輔導或利用行動化學習管理平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CCRTronclass)。

7.         推薦新北市親師生平台:採用單一認證入口通暢無阻。豐富的資源(閱讀專區、新北市專區、教育部專區、雲端資源專區共計109項資源)、數據學習(數據蒐集應用:正確率、評量數據、歷程記錄)、智慧的科技(人工智慧的應用:歷程、分析、回饋)、多元的學習(沉浸感、互動式、跨時空)。

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讓我們一起重新想像學習、一起創造新的課堂風景。

 寫給自主探究與媒體識讀的實踐社群夥伴們!


關於本土語必修的突擊,終究必須在勤耕兩年及三年的校訂課程「自主探究」與「媒體識讀」擇一來持續。過程中,投注的不僅僅是教學與課程專業、還有夥伴情感。不過,理性聲音提醒自己要回到這兩門跨域課程的倡議價值,才不失當時課程發展的初衷與目的:多一些不同角度/角色的照見,以及多一些深度思考的探究。累日教學負荷的忙與盲,都讓我們太急於作成決定:是否將學習效益看得太短太淺?急於看見兩三年後的應試能力,卻沒有回應孩子們適應及創造社會的未來能力;是否將學習(孩子為什麼來上學)的重點錯置?一直強調培養孩子的文明能力,卻忘記培養學習的毅力和熱情。其實,一旦有了學習的毅力和熱情,能力就會跟上來。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我們不放手,再聚焦「自主探究」與「媒體識讀」的課程整合綜效與轉型。因為這三年走來,我們已逐步建立課程與教學的共同語言和期望、改變課堂的學習角色。更難能的是,我們亦不執迷於經營教學獎章,而是雀躍於來自分享學生學習的證據。誰能否認,這是多麼值得持續維繫有意義的教育事呢?


在疫後的、數位的、混沌的時代,如果校長與教師沒有預見能力,怎能與孩子們談論生涯發展?校長與教師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怎能培養具備有企業家精神的未來人才?校長與教師沒有忘記所學(unlearn),仍固著於過去做事的方法,又怎能重新學習乃至終生學習?


再次邀請「自主探究」、「媒體識讀」實踐社群的夥伴們,可以轉型、可以整合、可以演化生成,但絕不輕言放手。讓我們一起重新想像學習、一起創造新的課堂風景。


要在動盪、複雜的時代,深刻發展出預見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我們必須重新想像學習。

【鏡新聞x品閱心視野】大數據的應用─如何用電玩遊戲來讓孩子了解大數據在我們生活中扮角色呢?



                                            

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新冠疫情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超乎想像

新冠疫情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超乎想像。

 我們迫切需要建立疫後「新秩序」。一方面思考我們應該怎樣與新冠「共存」?生活怎樣「回歸正常」?另一方面,學校停課要求採取「清零」,一個篩陽或確診就要全班停課?針對已經完成注射兩劑或三劑疫苗的校園,應該也要積極思考「學校怎樣回歸正常」?

 

新冠疫情學習滑落(COVID-19 Slump)的觀察摘要:

一、學生缺乏良好的教育品質:在疫情期間,學校停課或改變教學方式,都會影響到正常的教學和學習,雖然可以採取遠距教學或線上學習應急,然而受到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資訊硬體與軟體設備、學生學習專注力,以及家長支持度的因素,教學和學習品質大受影響,其效果無法趕上實體的教學。「荷蘭研究:停課八週,孩童學習平均下滑3%」、「史丹佛大學研究:學生閱讀力跌幅三成」。

二、擴大教育不平等的現象:在疫情期間,有些中下階層的孩子,因家中缺乏電腦、行動載具及網路設備,或家長無暇關注孩子學習狀況,無法有良好的學習機會。遠距教學不只是教學,在學生孤單地被關在家時,擔負起一種陪伴和支持的力量。我們也發現缺乏學習設計(缺乏動機設計、少互動、沒開鏡頭、無監控學習進度)的遠距教學拉不住孩子,開始有人「一心多用」、「慣性缺席」。「英國研究:低齡學生閱讀和數學成績下滑,且弱勢學生的學習差距比預期的更大。」

三、造成身心健康的衝擊:人是一個社會動物,疫情帶來的隔離導致他們的社會交往斷鏈或減少,所以孩子挺不習慣。連同社交距離與居家隔離造成的焦慮與孤獨感,更造成青少年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與心理壓力。根據學校抽樣調查與個案通報發現,遠距教學讓孩童的網路成癮和網路霸凌情況更為嚴重,同時還失去了同儕支持和學校的庇護,讓孩子時常感到孤單無助。

四、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除了做功課及網上學習之外,中小學生花最多時間在打電動和上網上,反映停課期間時間多了,又因疫情未能外出,學生無所事事只好打電動和上網來打發時間。事實上,青少年沉迷上網或打電動的現象普遍,停課期間令問題更趨嚴重。家長看見子女只顧打電動和上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規律,一定加以限制或勸阻子女使用手機或防堵上網,容易令雙方增加磨擦機會,加上家長也要面對抗疫及工作的壓力,大家長時間在家,自然時有爭吵,衝突亦會增加,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2022年5月19日 星期四

面對不確定未來的鬼滅雙刃

 

面對不確定未來的鬼滅雙刃

    新冠肺炎疫情的清零與共存反覆來回鬼滅之戰,很容易磨損人的情感與本性,是精神力大對決。恐懼和自私開始減弱你思考的能力,漸漸地,你很難體察宏觀狀況,也難以發現積極因素;而隨著你視野的縮小,你會對你的現在和未來更加焦慮。終究,你會明白與理解人生變化莫測,知道自己不可能無所不知;唯有「向前看」可以幫助我們不斷進步,創造出自己難以想像的潛能;同時支撐著我們,捎來希望和力量。

我們要體悟「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黑暗沉落下來,星星越亮;能夠利他助人、熱愛生活才會有精彩人生。

     其實,每個人都有陰陽兩面,除了積極正向,不斷成長進步;要如何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也很關鍵。勇於面對的態度才不會自欺欺人,然後,克服自己的心魔,找回自己的初衷,盡力做好自己。例如,在童年時期「炎柱」煉獄杏壽郎,母親告訴他:「強者的責任,就是用力量守護那些需要他保護的人」成為他的處世原則,因此不易受「上弦參」的利誘與威脅。又例如,炭治郎太陽般的溫暖精神核心改變了手下魘夢的行動,讓他捨惡轉向光明面。真正的勇士,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能依然熱愛它,超越我們日常的庸碌,重新審視自我生命的價值,發揮合作、良善與慈悲心。

我們要明白「砌下世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人際關係斷捨離,剪不斷理還亂,唯有勇敢做自己,愛能超越一切。

    人不應該被過去束縛,只有你能描繪自己的未來。生活中的束縛有來自外部的權力控制或脅迫,只會讓人陷在恐懼之中;相對地,倘若這束縛發自於愛,就會讓人產生無比強大的力量。例如炭治郎與禰豆子的兄妹情,即使禰豆子變成了鬼,炭治郎仍堅持帶她踏上旅程。彌豆子的內心保有對於這份羈絆的記憶,以至於能夠壓抑鬼想要食人的慾望,反而保護哥哥與身邊的人。又例如善逸與沒有血緣關係的爺爺,在善逸否定自己時,只有爺爺仍然堅持相信他;所以爺爺的鞭策體罰都可以化作為讓自己成長的力量。發自愛的束縛,開外掛的意外強大。

    在琳瑯滿目的哈哈世界,Eyes up,看見更遠的希望未來;在眾聲喧嘩的虛實平台,把心定下來,聆聽來自心底的鼓聲。不怕!勇敢有夢、堅毅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