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活出自己的樣子


活出自己的樣子  

                                            阿武校長

    你有沒有滑臉書或IG,越滑越失落的經驗?為什麼別人的精華生活與自己的NG人生比較,落差好大?越滑越不快樂。但,我們很少自主去意識,這些篩選的、加工的呈現,其實有程度是「偽生活(偽事實)」。究其根本,是「比較」作祟。我們應該要毋須過度比較,也毋須證明自己的「完美」,而是不斷的「追求進步」,活出自己的樣子,比較健康快樂。  

    其實,相互比較是極為自然的事。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利昂.費斯廷格(1954)年提出的「社會比較理論」指出,透過比較,來標定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進一步自我評價,藉以提升自我的能力與價值。「比較」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但也可能讓我們陷入自我懷疑的情況。不做比較,有時會產生「全能自戀」和「共生」的「媽寶(巨嬰[1])現象」;倘若過多的比較,又會陷落越努力越不快樂的匱乏感。因此,不是要不要「比較」的課題,而是要如何去比較?首先,我們必須停下慣性的行動模式,練習把焦點從對外在的索求,轉移到探索我們自己的內在。重點不在「別人如何評價我」,而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其次,再來進行社會比較。澄清了內在的真正需求,此刻「比較」才能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正向能量;在過程中,反覆平衡「自我激勵」來促進前進,另外「自我接納」來包容寬愛,這樣才能讓自己獲得寧靜又同時擁有力量。

     處於國中青春期的尷尬年紀,一方面,每個人都期盼自己是誰的一部分,不要落單,活在一起看似安全有連結,卻怨懟彼此又需要彼此的關係裡;再方面,因為過度強調個人主義,不經意陷落「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萬事萬物都是為自己服務」的「全能自戀」危機;以及不安全感所造成比較的心態。但是,同時也是毛毛蟲脫蛹成蝶的關鍵年紀,唯有不停止探問「我想成為怎樣的人」,不討好、適度比較,在關係中自我成長,一天比一天更進步,就能活出自己的樣子。



推薦延伸閱讀-武志紅(2016)。巨嬰國。浙江人民出版社。



[1] 推薦延伸閱讀-武志紅(2016)。巨嬰國。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