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確保學力品質,先做好有效學習評估



確保學力品質,先做好有效學習評估 

學力提升第三次討論紀實

    新北市教育局108學年度整合新課綱課程計畫、素養導向教學、標準本位評量、教育部學習扶助(原補救教學)及差異化教學等方案,推動「新北學力UP支持計畫」來協助提升學生的基本學力。對於教育政策願意投向關注了解學生學力狀況、評估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及學校整體課程實施,表示認同與支持,另一方面又憂心淪為策略計劃的作文比賽,只是點綴漂亮的報告,而對教學現場愛莫能助。誠如John Hattie所言,不要急於應用或發展這些最佳策略,而是弄明白這些策略的效應量以及策略成功的潛在原因,亦即要以證據為本,不僅找出what works,還要找到what works best。職是,先做好有效的學生學習評估,方能了解學生的學力狀況、具體掌握應補強的概念與能力,以及做為課程與教學調整的重要參據;甚至,要真正落實「減C」或「拔尖」,就必須進入到個別化的學習評估,方能始竟其功。就整體而言,個人認為做好有效的學生學習評估可以分為三個「考教連動」,透過試題分析及學力評估,作為教師或學校調整教學方針的參考依據。第一個考教連動是教育會考各科試題評量目標的掌握;第二個考教連動為教育會考學力監控的評析;以及第三個考教連動是落實學校定期評量的試題檢討分析與應用。

一、     掌握教育會考各科試題評量的考教連動,促進有效能的教與學

    我們對於「考教連動」的假設是指測驗對教學與學習的影響測驗會影響教師教學的內容方法和評量方式也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動機和學習成果。總括而言,未來「情境式命題」、「跨領域、跨學科的綜整題型」以及「重閱讀理解、圖表判斷」是命題大趨勢。以下就111年教育會考各科試題評量目標說明」進行簡單表格化整理,方便大家掌握各科教育會考的試題能力向度及研發趨勢。

科目
試題能力向度
試題研發趨勢
國文
語文知識、文意理解、文本評鑑
1.     適度選用多元素材,評量閱讀理解能力
2.     適切結合生活情境,評量統整應用能力
英閱
字詞理解、篇章大意、篇章細節、篇章結構、文意推論、語法結構
未來試題設計將盡可能符合現實中讀者閱讀真實文本時的思考方向,期待試題情境更擬真,更有效評量學生「帶著走」的英語能力。評量方向除了學生對文本較被動的理解外,也評量學生是否能對文本篇章做較主動的分析,如文本訊息的歸類與整理,評析文本語句或段落在篇章中扮演的功能,判斷新資料舉證是否得宜,從遣詞用字中找出作者或敘事者透露的立場等。此一評量方向旨在呼應十二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的精神,強調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聽
辨識句意、選出適當回應、言談理解
數學
記憶理解、程序執行、解題應用、分析思考
1.選擇題部分: 持續評量基礎能力,試題目標更聚焦; 應用數學於解決生活情境的問題,力求貼近真實生活;納入題組型試題
2.非選擇題部分: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連結;評量「擬定策略並表達解題過程」的能力;難度控制,鼓勵學生作答
社會
能記憶基本知識、能轉譯以不同方式呈現的知識、能舉例或作出分類、能做出合理推論、能比較資料異同或找出因果關係、具備或應用分析能力、具備綜合運用多項知識的能力
1.更強調概念的理解及運用,純粹評量記憶能力層次的試題減少
2.試題取材更加生活化,貼近人類生活相關議題
3.持續重視資料解讀及圖表轉譯的能力
自然
能知道科學知識、能對科學知識做出詮釋分類舉例、能根據科學知識作出合理推論
解釋或預測、能應用科學知識、能統整科學知識分析資訊做出判斷
自然科除了持續增加生活化試題的比例外,評量目標也強調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過程中,其過程技能的應用。過程技能的評量重點為學生是否能「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瞭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進而解決問題。在此精神下,逐步增加圖表試題的比例,也重視學生在課堂上操作實驗的能力,增加與實驗相關的試題。除此之外,近年教育會考的取材也加入了對於環境、海洋、科技、能源、安全、防災等議題的關注,希望能藉此引導學生更關心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全球相關議題。未來試題設計朝真實情境脈絡(包含日常生活情境或學術探究情境)的方向精進、強化。承上,自然科參考試題本是以近幾年教育會考

二、       評析教育會考試題,進行學力了解與監控,強化命題概念與技術,以及豐富課堂教學策略   

(一)   從全校各科分項能力(知識點)通過率分析:一般而言,可以從當年度與全國通過率做比較,了解學校各科各分項通過率的比較表現;其次,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學校近三年各科各分項能力通過率的趨勢,粗略以描繪其分項能力在教育會考中的表現優劣,最後再聚焦其分項能力採取因應策略補強或提升。以國文科為例,若學生在文意理解之表現較差,則學校可採取因應策略(例如,讓學生廣泛的閱讀文本),優先針對該項能力進行補強。

(二)   針對各科各題通過率結果,細部了解各選項被選答狀況,探討學生或待加強學生可能之學習問題,作為教師或學校調整教學方針的參考依據。

(三)   利用學生的答題狀況與題目難易度做對照,找出學生的迷思概念或優勢表現。

(四)   還可以進行正確選項答對率和誘答選項答率進行分析,找出學生的迷思概念,加強澄清教學。

    每年暑假各國中皆可上網下載專屬於該校的教育會考學力監控相關分析資料這些資料包含各科各等級的人數百分比各科歷年分項能力比較每一道試題的分項能力與評量目標每一道試題不同群體包含全國縣市及學校的通過率對照表每一道試題的選項分析選項分析的群體分為學校全體應試生與待加強學生兩類以提供各校教師更精確地分析資料俾利其進行教學調整。除此之外,還可以進一步參考「教育會考各科試題評量目標說明」的參考試題本示例說明,針對試題示例的能力向度、題幹設計、核心素養、學習重點、試題概念與分析等對話討論,促進教學經驗的連結與省思,對於命題概念與技術,以及豐富課堂教學策略會產生一定的幫助。

三、     落實學校定期評量的試題檢討分析與應用,協助學生有效學習

     教師從測驗結果瞭解學生是否達到測驗預計評量的能力目標據以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益而學生也可從測驗結果瞭解自身學習狀況進而加強不足的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習動機如果測驗內容能適切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內容便可產生考教連動促進有益的教與學過程。

()如何進行試題分析:1.備齊評量試卷、選項分析表;2.領域採分組研討方式,進行教學省思與對話;3.分析的重點,在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狀況。

()試題分析的內容包含:1.素養導向題目分享:參考「111 年教育會考各科參考試題本示例說明」,分享本次素養導向13題之試題。 (1)取材;(2)優點或可改進處;2.各科各試題的答對率分析:(1) 全體學生的平均答對率(多數試題的答對率應在40%80%)為多少?可由此了解一般學生的作答狀況及學習狀況;(2) 各題答對率的分布狀況?可由試題的分布狀況,看到難易度分布,或是否有符合記憶題,理解題,分析題等不同層次題型;(3)檢視各題錯誤選項的比例是否有過高或過低的狀況。選擇題的每個選項應有其誘答性,若錯誤選項有很多學生選,可說明大多數學生有此類迷思概念或易錯趨勢。其中誘答選項,答對率超過正解或接近正解,且大於25%的選項;(4)達至考教連動的評量目標:透過領域試題研討,調整教學策略,以協助學生學習;(5)邀請各領域測驗試題專家在領域研究會/社群/進修時間進行素養導向試題示例產出、試題分析與考教連動的相關增能。

    最後特別要提,學生學習能力評估不僅限於紙筆測驗評量,這樣可能窄化學校老師評量與教學的視野,不利於多元評量的實施。關於學力監控與提升的議題,我們還是會在每次領域教學研究會來提供討論,結合現場的教學行動與反思,一方面回歸日常教學進行品質盤點,再方面回到證據為本的策略研發與應用,短期以落實教育會考學力監控分析以及精緻學習評量與檢討為目標,中長期的提升學力措施包括閱讀理解策略與應用融入領域教學,長期來看還是要在正常教學中協助學生有效學習。

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平凡的無敵超人

                                 
平凡的無敵超人                                                                      
                                                                               -期初志工組長會議紀實
小時候,對超人披風在有需要的時候騰空無敵救援,滿是崇拜!
長大後,看見有群人自主選擇去給去愛,所以自然能夠感受「施比受更有福」的幸福,也是無敵超人。
今天親職中心組玉煌說,平時會帶3歲多的孫子一起值班,我說現在開始為小中山努力,這是醞釀幸福。
還有特別的故事就是返老還童的好朋友,從借用學校場地運動,到兩年多自發加入導護志工、自然之道的義工,這是邂逅美麗。
其實這世界沒有所謂製造偉大,就是崇本務實,積累著這許多微小的醞釀幸福和美麗邂逅。
謝謝這一群志工組長與夥伴的無敵超人!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教室裡的春天


教室裡的春天
班級實務經驗分享紀實

    陶德威塔克在《優秀教師大不同》開宗明義提到:「如果所有學校的老師都向優秀教師看齊,那這所學校肯定是間很棒的學校」。我也一直相信,缺乏教師的力量,學校的進步就無法達成;個別教師的力量始終有限,除非教師彼此間協力合作,相互支援。
    學校教師會於學期第一週即辦理「教室裡的春天」班級經營實務,特別邀請六位有豐富經驗的導師現身說法,無私分享長期在教學現場積累的經驗價值與實踐智慧,不僅為新進及年輕教師對於班級經營拓展視域或引注新的思維;分享教師也藉此機會經驗反思,清晰默會知識具象化。誠如陶德威塔克所言,成功班級定義各自不同,也各有其風景,但是只要建立分享對話的校園文化,就有機會呈現班級獨特風景,看見彼此的成功,觸動自我信念的轉化學習,邁向下一刻實踐智慧之路。
    班級經營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實踐最基礎的單位,不但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效,也與學校教育成敗息息相關。惟新時代潮流在變,面對班級經營內涵多樣化、對象異質化以及情境複雜化,以往習常的「每一間教室彷彿一座王國,老師看似擁有至高無上的權杖」勢必要解構及重新定位。在這次六位教師班級經營分享中,可初略探尋出精緻「班級經營」的共同圖像,如「全人教育的班級目標、人性化的班級管理、民主化的班級自治、生活化的班級情境」;其中關鍵的KOWHOW或小撇步可歸納整理成「人的尊重」、「事的細膩」、「空間的規劃」以及「資源的應用」。
一、人的尊重
1.
教育的重點是人,不是方案。導師主動關懷、接納及鼓勵學生,而學生也樂意尋求教師協助、解決問題;2.能看見孩子的差異,賦予不同的任務;3.能認知到班級經營的不只是33個學生,而是33+332個主體;4.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5.教師中心:「我都是為妳著想」的批判反省;6.開誠心佈公道。
二、事的細膩
1.
從孩子開始重視外表,覺察交友關係動態網絡;2.能善用聯絡簿與孩子建立關係;3.要聽得懂孩子的弦外之音,配合生活輔導策略;4.利用國小的得獎紀錄以判斷孩子的人格或學習特質;5.規劃人人都是幹部,人人有事做,共同參與營造歸屬感;6.LINE群組有利有弊,敏銳覺察班級氛圍,或階段性或訂定明確使用規範;7.魔鬼細節盡在和諧溝通裡,學習及善用正向溝通技巧;8.能於新生訓練即刻呼喚孩子的名字,就是建立最好互動基礎;9.學生問題行為處理時機很重要,例如不要在孩子第一次犯錯應就處罰;10.票選孩子最討厭的事前三名:被針對、被冤枉以及背後講他的事。
三、空間的規劃
1.
班級情境布置不馬虎,應有明確要達成教育目的;2.呈設學生作品可以採集體共創,有利日後維護管理;3.班級座位排列可以設置排長成為班級小幫手;3.空間安排考量性別平等、身心健康等因素,不同班級文化,方法大不同。
四、資源的應用
1.
班級共同討論學校行事曆,掌握年度重點;2.設計學生「獎卡」、「進德單」,彈性班級獎懲空間;3.設計「歡樂積點卡」,養成學生一天回顧與省思的習慣;4.明定班級的幹部與小老師職掌表,任務明確提高效能,避免紛爭;5.定期發布「班刊」,建立班級共同信念與故事。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型社會,以上洋洋灑灑只是導師努力之一環。為此,就知道要當一個國中導師可不是一般,能做一個有效能的導師更是不簡單。有機會聆聽六位分享導師都堅持自己的信念,從班級實務經驗中行動反思,有理念、有目標、有方法的帶好每一位孩子,真是令人感動,並豎起拇指按讚!衷心感謝!也要感謝用心的中山教師會,總是支持、總是協作,讓中山持續進步更好!

2019年9月6日 星期五

喚醒每個人的心中那一個小丑


喚醒每個人的心中那一個小丑

自主學習課程共備紀實

在人生這場紙牌遊戲中,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是小丑。漸漸的,小丑離開了,我們變成紅心、方塊、黑桃或梅花,國王、69…我們不問自己是誰、從哪裡來,人世間的事物,我們已經看過太多遍了,結果我們就把眼前的世界視為理所當然。但是我們心中的小丑並沒有就此消失,小丑也像是小孩的倒影,永遠都會好奇。翻開一副牌,紅心或梅花的底下也許還是藏著一個小丑。~《紙牌的秘密》

課程行動省思強調要回歸自主學習的課程圖像

小丑連結魔幻與現實兩個平行的世界產生更巨大的了焦點,也因為沒有偏見的寬容之心,主動地干擾外在事物,才使得文明能力與自然能力產生接軌與辯證。但,雖然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丑。」還必須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否則小丑可能就永遠消失在世界上了。但是,除了意識的自由去喚醒心中的小丑仍不足以彰顯自主學習的素養,還要能回應實用主義的解決問題,去啟動學生具備能力與勇氣為自己的選擇與行動負責,方可以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誠如京霈老師在共備課程中的分享:「不同預設,教育的圖像就會不同」。所以,「自主學習課程的目的為何?對學習者圖像的想像?什麼是知識、真理是什麼?如何獲得知識、培養何種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的課程與教學目標?」以上這些關鍵提問,將有益於進一步整全中山自主學習的圖像。

課程行動省思主張課堂經驗結構的有機演化

    即便同一個自主學習的課程材料,不同教師就有不同的教學實踐。翁偉閔老師(數學)透過〈10年後65%的工作還不存在〉的短文報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軟實力包含哪些能力?企業雇主最重視的人才能力?」,那麼「我們需要時間管理嗎?」;林庭羽老師(英語)則是從生活經驗出發,一個旅行的策劃,要思考時間管理來有效規劃景點、要能有閱讀策略來蒐整旅遊資訊、要會運用科技社會參與與溝通,並帶領學生體驗「Time is up to tou」活動,有感時間的珍貴;以及彭怡婷主任(特教)的自主學習第一節課程重心放在「課堂規則的建立」,以及「課堂分組討論方式的介紹」。從三位教師分享共同發現,自主學習課堂經驗結構的初始,都是關於「建構個人的意義」,喚醒每個人的心中那一個小丑開始出發。

課程行動省思兼重探尋新的可能與學生的有效學習

    當教師在進行教學反省時,都隱約觸及「學生有效學習」的課題,包括「學生給的都是期待答案如何產生轉化學習?(偉閔老師)」、「這節課會不會/能不能考試?如何進行評量?(怡婷主任)」,除了意圖要超越現狀的定義和課堂的真實情境;也是不期待課程流於熱鬧活動,還是要關注教學本身。

    今天的課程共備,我看見這群充滿教學熱情的夥伴抱持實驗精神,逐漸走到學習者中心、尊重學生自主性,從「想成為自主學習的老師」到「有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老師」的教學實踐路上,渴望求知、渴望成長、渴望積極回應學生的需求,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