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新課綱行動元年,自主學習課程教學在中山


新課綱行動元年,自主學習課程教學在中山



        「當我指出一隻華麗的蝴蝶給他們看時,其實不是為了告訴他們蝶的名字,傳遞什麼知識或保育觀念,而是我自己想要看到孩子們看到異種生命時,眼底突然放射出的微微顫抖的光。沒有了那些光,這可能會一點一點逐漸失溫而黯淡下去。趁著有光,請趁著還有光」~(蝶道/吳明益)  

    新課綱行動元年,自主學習課程教學在中山趁著有光,請趁著還有光,藉著光緩緩有機式持續演進。任何要讓教育變得更好的作為,不僅存有技術性的解決問題,還要有利害關係人既有價值觀、信念、態度或行為習慣的學習成長,方能克盡其功。為此,我們試著釐清為何要推動自主學習課程與教學以及鋪陳分析如何做、做什麼,藉以清晰建構自主學習課程在中山的意義網絡與圖像。

一、為何要推動自主學習課程與教學?

        首先,從調動學生學習動機與意願的角度來看,《親子天下》分別在2012年及2017年對台灣國中生進行學習大調查暨學習動機網路調查,發現許多國中生缺乏學習動機,處於被動的參與學習。就我們學校而言,值得投注關心的:雖然在近五年教育會考成績表現分析,無論在「精熟級」與「待加強」的比例表現都是全市首屈一指。但是,在我們學校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學習喜好調查SDLRS〉報告中,關於「身為高效能學習者的自我概念」、「熱愛學習」、「終身學習」等面向,相對常模都尚有進步的空間。

        其次,從鋪陳升學輔導進路的角度來看,新課綱在課程安排、考試內容與升學管道上,都帶來重大變革。高中學習內涵的變動包括增加「空白課程」,減少「學科知識」學習時數14%,主張讓學生拿回學習自主權,發展多元選修與特色課程;大考中心也將配合新課綱,大幅調整考試命題走向,未來將出現大量情境結合題目,評量學生在真實世界的能力;以及未來大學個人申請將參採的高中學習歷程,至少占分5成。各國的高教也在鬆綁學習歷程自主化,打破線性學年路徑的趨勢,在在考驗學生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力明顯增加。

        最後,世界經濟論壇《未來工作報告2018針對未來工作的趨勢判斷進行分析,也主張「能夠自主學習,並且具備終身學習的熱誠」是未來擁抱世界的關鍵能力之一。綜而言之,我們要看見孩子的需要,從學生學習為中心,打開經驗世界到自主學習的能力,進一步,透過促進自主學習的課堂,調動孩子的學習動機與意願,也做好未來升學與職場競爭力儲備實力的準備。

二、從學校特色課程出發,逐漸走向全校式佈局       

        自106學年度起,即著手準備新課綱的準備工作,包括師資結構的盤點與目前課程規劃的檢討;總綱、領綱的宣講;公開研究課校本模式的建立;領域爭取彈性學習課程計畫的反覆討論;外聘專家審查編修等等,分布課程領頭羊或使盡全力或勤懇拜託,終究打造專屬中山新課綱的初始樣貌,奠定課程有機演化與創生的基礎。   

        從特色課程出發,中山在「程式示範學校」、「生活科技旗艦學校」以及十年有成的「科創競賽」課程教學基礎之上,更深刻回應與轉化新科技領域「做、用、想」的課程內涵(Hands-on/Minds-on Learning),透過「開放學習任務」及「專題式探究」的課程設計,持續涵育自主學習的校園環境文化,活化教師教學以及學生的深度學習。

       另外,自108學年度起,在彈性學習課程部分,即成立自主學習課程共備社群,為時一學期直到暑假期間近六次的課程對話討論,目前已研發七年級「卓越人才、Leading 未來」跨域彈性學習課程的架構與參考內容,兼重「習得的能力」以及「個人發展的過程」的課程設計,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作、創造思考、合作共創、問題解決、關懷實踐」等素養表現為課程目標。「邊做邊修邊學、共做共修共學」,逐步建構「各年級自主學習重點與活動形式」及「自主學習課程教學引導模式/各階段師生角色與關鍵能力」。

        在部定課程部分,秉持從能做的開始做的原則,鼓勵課程需要適切嵌入學習任務的設計,教學方面多一些力求探究實作、體驗學習、多元評量,以鋪陳自主學習和領域課程的「交會面」。這樣的銜接,一方面省卻教師專業實務上過重的負擔,再也避免以學科教學為主的學校實務文化產生直接的斷裂,促使自主學習方案與部定課程的互惠共好。
        新課綱行動元年,學校課堂不應只是灌輸知識再生產的地方,還可以是促進自我實踐及再生的地方。我們相信:自主學習課堂可以是啟動學生具備能力與勇氣為自己的選擇與行動負責的那道光。當然,我們也清楚「橘逾淮而為枳」,任何政策或方案的推動都必須建基於學校本身的情況,明白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教師的教學能量,才能精準掌握具體目標與建構可行的概念框架;此外,還要理解「強摘的果實不會甜」,從能做的開始做,從無到有,從有到好,逐步積累小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