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確保學力品質,先做好有效學習評估



確保學力品質,先做好有效學習評估 

學力提升第三次討論紀實

    新北市教育局108學年度整合新課綱課程計畫、素養導向教學、標準本位評量、教育部學習扶助(原補救教學)及差異化教學等方案,推動「新北學力UP支持計畫」來協助提升學生的基本學力。對於教育政策願意投向關注了解學生學力狀況、評估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及學校整體課程實施,表示認同與支持,另一方面又憂心淪為策略計劃的作文比賽,只是點綴漂亮的報告,而對教學現場愛莫能助。誠如John Hattie所言,不要急於應用或發展這些最佳策略,而是弄明白這些策略的效應量以及策略成功的潛在原因,亦即要以證據為本,不僅找出what works,還要找到what works best。職是,先做好有效的學生學習評估,方能了解學生的學力狀況、具體掌握應補強的概念與能力,以及做為課程與教學調整的重要參據;甚至,要真正落實「減C」或「拔尖」,就必須進入到個別化的學習評估,方能始竟其功。就整體而言,個人認為做好有效的學生學習評估可以分為三個「考教連動」,透過試題分析及學力評估,作為教師或學校調整教學方針的參考依據。第一個考教連動是教育會考各科試題評量目標的掌握;第二個考教連動為教育會考學力監控的評析;以及第三個考教連動是落實學校定期評量的試題檢討分析與應用。

一、     掌握教育會考各科試題評量的考教連動,促進有效能的教與學

    我們對於「考教連動」的假設是指測驗對教學與學習的影響測驗會影響教師教學的內容方法和評量方式也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動機和學習成果。總括而言,未來「情境式命題」、「跨領域、跨學科的綜整題型」以及「重閱讀理解、圖表判斷」是命題大趨勢。以下就111年教育會考各科試題評量目標說明」進行簡單表格化整理,方便大家掌握各科教育會考的試題能力向度及研發趨勢。

科目
試題能力向度
試題研發趨勢
國文
語文知識、文意理解、文本評鑑
1.     適度選用多元素材,評量閱讀理解能力
2.     適切結合生活情境,評量統整應用能力
英閱
字詞理解、篇章大意、篇章細節、篇章結構、文意推論、語法結構
未來試題設計將盡可能符合現實中讀者閱讀真實文本時的思考方向,期待試題情境更擬真,更有效評量學生「帶著走」的英語能力。評量方向除了學生對文本較被動的理解外,也評量學生是否能對文本篇章做較主動的分析,如文本訊息的歸類與整理,評析文本語句或段落在篇章中扮演的功能,判斷新資料舉證是否得宜,從遣詞用字中找出作者或敘事者透露的立場等。此一評量方向旨在呼應十二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的精神,強調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聽
辨識句意、選出適當回應、言談理解
數學
記憶理解、程序執行、解題應用、分析思考
1.選擇題部分: 持續評量基礎能力,試題目標更聚焦; 應用數學於解決生活情境的問題,力求貼近真實生活;納入題組型試題
2.非選擇題部分: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連結;評量「擬定策略並表達解題過程」的能力;難度控制,鼓勵學生作答
社會
能記憶基本知識、能轉譯以不同方式呈現的知識、能舉例或作出分類、能做出合理推論、能比較資料異同或找出因果關係、具備或應用分析能力、具備綜合運用多項知識的能力
1.更強調概念的理解及運用,純粹評量記憶能力層次的試題減少
2.試題取材更加生活化,貼近人類生活相關議題
3.持續重視資料解讀及圖表轉譯的能力
自然
能知道科學知識、能對科學知識做出詮釋分類舉例、能根據科學知識作出合理推論
解釋或預測、能應用科學知識、能統整科學知識分析資訊做出判斷
自然科除了持續增加生活化試題的比例外,評量目標也強調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過程中,其過程技能的應用。過程技能的評量重點為學生是否能「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瞭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進而解決問題。在此精神下,逐步增加圖表試題的比例,也重視學生在課堂上操作實驗的能力,增加與實驗相關的試題。除此之外,近年教育會考的取材也加入了對於環境、海洋、科技、能源、安全、防災等議題的關注,希望能藉此引導學生更關心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全球相關議題。未來試題設計朝真實情境脈絡(包含日常生活情境或學術探究情境)的方向精進、強化。承上,自然科參考試題本是以近幾年教育會考

二、       評析教育會考試題,進行學力了解與監控,強化命題概念與技術,以及豐富課堂教學策略   

(一)   從全校各科分項能力(知識點)通過率分析:一般而言,可以從當年度與全國通過率做比較,了解學校各科各分項通過率的比較表現;其次,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學校近三年各科各分項能力通過率的趨勢,粗略以描繪其分項能力在教育會考中的表現優劣,最後再聚焦其分項能力採取因應策略補強或提升。以國文科為例,若學生在文意理解之表現較差,則學校可採取因應策略(例如,讓學生廣泛的閱讀文本),優先針對該項能力進行補強。

(二)   針對各科各題通過率結果,細部了解各選項被選答狀況,探討學生或待加強學生可能之學習問題,作為教師或學校調整教學方針的參考依據。

(三)   利用學生的答題狀況與題目難易度做對照,找出學生的迷思概念或優勢表現。

(四)   還可以進行正確選項答對率和誘答選項答率進行分析,找出學生的迷思概念,加強澄清教學。

    每年暑假各國中皆可上網下載專屬於該校的教育會考學力監控相關分析資料這些資料包含各科各等級的人數百分比各科歷年分項能力比較每一道試題的分項能力與評量目標每一道試題不同群體包含全國縣市及學校的通過率對照表每一道試題的選項分析選項分析的群體分為學校全體應試生與待加強學生兩類以提供各校教師更精確地分析資料俾利其進行教學調整。除此之外,還可以進一步參考「教育會考各科試題評量目標說明」的參考試題本示例說明,針對試題示例的能力向度、題幹設計、核心素養、學習重點、試題概念與分析等對話討論,促進教學經驗的連結與省思,對於命題概念與技術,以及豐富課堂教學策略會產生一定的幫助。

三、     落實學校定期評量的試題檢討分析與應用,協助學生有效學習

     教師從測驗結果瞭解學生是否達到測驗預計評量的能力目標據以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益而學生也可從測驗結果瞭解自身學習狀況進而加強不足的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習動機如果測驗內容能適切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內容便可產生考教連動促進有益的教與學過程。

()如何進行試題分析:1.備齊評量試卷、選項分析表;2.領域採分組研討方式,進行教學省思與對話;3.分析的重點,在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狀況。

()試題分析的內容包含:1.素養導向題目分享:參考「111 年教育會考各科參考試題本示例說明」,分享本次素養導向13題之試題。 (1)取材;(2)優點或可改進處;2.各科各試題的答對率分析:(1) 全體學生的平均答對率(多數試題的答對率應在40%80%)為多少?可由此了解一般學生的作答狀況及學習狀況;(2) 各題答對率的分布狀況?可由試題的分布狀況,看到難易度分布,或是否有符合記憶題,理解題,分析題等不同層次題型;(3)檢視各題錯誤選項的比例是否有過高或過低的狀況。選擇題的每個選項應有其誘答性,若錯誤選項有很多學生選,可說明大多數學生有此類迷思概念或易錯趨勢。其中誘答選項,答對率超過正解或接近正解,且大於25%的選項;(4)達至考教連動的評量目標:透過領域試題研討,調整教學策略,以協助學生學習;(5)邀請各領域測驗試題專家在領域研究會/社群/進修時間進行素養導向試題示例產出、試題分析與考教連動的相關增能。

    最後特別要提,學生學習能力評估不僅限於紙筆測驗評量,這樣可能窄化學校老師評量與教學的視野,不利於多元評量的實施。關於學力監控與提升的議題,我們還是會在每次領域教學研究會來提供討論,結合現場的教學行動與反思,一方面回歸日常教學進行品質盤點,再方面回到證據為本的策略研發與應用,短期以落實教育會考學力監控分析以及精緻學習評量與檢討為目標,中長期的提升學力措施包括閱讀理解策略與應用融入領域教學,長期來看還是要在正常教學中協助學生有效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