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跨世代溝通: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有機會閱讀精神科醫師王浩威的新作«晚熟世代»,書中提及晚熟世代的年輕人永遠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要面對這個世界。而父母們又不夠成熟,不懂得放手。不論父母或小孩,都被不確定的未來綁架了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我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很多是憤世嫉俗的人?如果大部分年輕人都缺乏理想和抱負,對未來也沒有期待,就是國家很大的問題!」知名作家王文華則是有感而發地說:「上一代的人在工作態度上是採定存族的心態,一點一滴付出,不問收穫,將來一次提存成果就好。但是新一代卻是活存族的觀念,邊付出邊把收穫拿出來用,等不及。」但,轉過身來聽聽年輕人如何說,年輕人總覺得上一代人沒有意識到現代社會結構的轉變,仍然用當年成長背景的價值觀,來評斷現在台灣社會結構的新生者,這是不公平的。
    所以,世代理解與溝通是跨世代之間彼此的責任。套用王浩威醫師的話,我們只有正面迎戰晚熟世代的問題,來取代退縮保護所造成無限上綱的焦慮與彼此攻訐。
一、       彼此理解取代差異比較:首先理解世代因成長背景所衍生的差異,並培養自覺省察,跳脫框架來思考問題,從對方的潛力及最佳表現來看待彼此。
二、       建立信任取代憂慮擔心:成年人擔心年輕人的未來,更擔心自己的處境;不信任的成見,反而傷害了對方?給予年輕人追夢過程更多的信任。
三、       增進溝通取代自戀中心:年輕人不願傾聽中年人,因為覺得想法舊了,中年人不願傾聽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懂得多。捐棄以上偏見,彼此平等尊重的相互溝通,都是學習與新關係的開始
四、       學習放手取代過度保護:過度保護不只失去學習及磨練機會,也增加跨世代彼此的憂慮與壓力,誠如「放風箏哲學」的收放自如、鬆緊控制恰到好處,風箏自然就能漫天翱翔。
 
    世界排名十大富人榜的企業家馬雲:「地上全是漏洞,但漏洞之間一定有條路,為什麼不找路,而是天天看漏洞?這世界不缺抱怨,缺的是解決抱怨的方法。」面對接踵而至的世代衝突、世代溝通與世代轉型等問題,跨世代沒有抱怨彼此的條件,只有彼此謙卑自己,不斷質疑自己、反省自己,共同合作正面迎戰。不過,知易行難,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