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為學習而教學

2012年九月有機會隨同教育夥伴至上海進行教育參訪。除了走進課堂觀課並參與課後研討,更直接與課改關鍵推手教育局長、特級教師及現場老師等對話討論,粗略概括「以學習中心」的典範移轉及「以科研探究」的實踐態度,是最值得我們借鏡的課改經驗。
回歸學生主體,希望著學生的希望
  以提問為例,孩提時的「ㄧ萬個為什麼?」與國中課堂「有沒有問題?(靜默)」成為強烈對比。傳統的課堂怎麼了?「我講你聽、我問你答」、「與生活脫節,激不起求知慾」。以學生差異為例,課堂追趕教學進度而犧牲了學生學習的發展可能,「忽略傾聽同時否定了孩子的存在」、「減少發表討論同時停止了意義的建構」。
  最近俊緯主任進行生物科的「教學研究課堂」,我們觀察到一些有趣的改變:「猜想教學的設計,不但激發了學習動機,也延伸了學習思考」、「善用生活化佈題,能明顯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所以,要回歸以學生主體的課堂,就是要進行「班級氛圍」與「學習方式」的變革,即是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孩子開朗的態度與自由的思考,追求傾聽與應對,實踐師生共同參與知識重現的過程。
重塑心智習性,幸福著教師的幸福
      隨少子女化的直昇機父母效應及升學主義影響下,面對越來越多的「無動力」學生,教師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職業幸福感漸遞下降。然而,教學是師生互動的歷程,教師在職涯感受到快樂與幸福感,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喜歡學校、熱愛學習。
  這學期我們參採學習共同體計畫,轉型校本研修模式,在策略上,並進「同僚建構」與「課堂研究」;在歷程上,透過理論引導與教學反省來確立目標,透過課例對話與夥伴共學來典範學習,最後透過深化反省與任務驅動來形成教學風格常態性實踐。
  以課後研討實踐經驗為例,我們看見有的老師以小組對話動態紀錄圖來呈現同學間互動合作的頻率,有的則觀察特定學生學習狀態,有的則關注生活化佈題與學生回應動機之關係,每個老師的察覺都能被交融理解發展。
課堂的寧靜革命,交響著思考對話
  有活力的優化課堂該是有思考、提問、活動與情意的課堂。讓學生自主探索,整合已有的知識、經驗,透過觀察、比較、思辯等過程,體驗發現學習的樂趣。這樣的課堂教學生態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學科、不同老師各自演繹春秋。
    課堂上可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提問,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並延伸成值得探究的新問題。也能設疑提問來激發思維,引導主動學習,進行意義性之延伸,讓課堂更開放、更有親近感。我們在實踐「以學定教」的動態歷程裡,確實也面臨了許多挑戰與困境。也正因此而提供了相互對話的素材,實踐澄明的歷程中,享受「學」與「教」的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