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美國戲劇天后海倫海絲(Helen Hayes)曾對「成功」和「成就」做了一番區別,成就是自己了解自己並知道下過苦功,經過辛勤努力、憚精竭慮做到利人利己的事,而成功則是別人的讚揚。易言之,成功是向外索求成為別人期待的自己,而成就是向內反省做最好的自己。
    在凡事都在追求「成功」的年代,我們往往忽略孩子們的個別潛能,而關注社會市場的需要,開始急切地為孩子們鋪成所謂「成功方程式」,焦急叮囑孩子們遵循成功記號的指示,不斷進行重複的模式,然後期許能夠成「材」、成「器」,卻少了思索如何引導孩子成「人」或做自己。在多元價值並陳的現代社會,我們的迷惘和不安往往來自標準一致與刻板印象的束縛,原本以為「博士賣雞排」很可惜,現在博士雞排店卻開始拓點企業化經營;原本以為「男生學服裝設計」怪怪的,吳季剛卻是為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設計服裝的首位華人;原本以為「醫生開民宿」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卻能堅持環保理念並快樂自在做自己。所以,成就不僅能夠帶來有形的收穫,更能提升自己生命的狀態,令自己心靈滿足。
    當能夠清朗明白「成功」和「成就」的差別,就會改變我們做父母或師長的教養態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不需要與他人比較」、「沒有標準一致的成功」、「人人都可以成就」,終極成就孩子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至於如何「做最好的自己」?提供「五好行動」的淺見做為參考。
一、               立好志:一個人沒有志向,就像沒有靠站的列車,儘管風景無限,終究無法轉換心靈的虛妄。所以,古有明訓:「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尤指國中階段的青少年需要理想抱負的鼓舞,激勵熱情,蘊生智慧,堅持夢想奮鬥的勇氣。
二、               讀好書:現在孩子縱情於聲光的科技世界,無法體會寧靜的力量,不曾與自己以及周遭的人事物好好對話,「比較自我」、「相對急躁」、「傾向功利」是普遍浮現的特徵,表面上駕馭科技,實際上被操控在科技的預設世界裡。相對地,藉由閱讀字句的自主遊走,打開好書打開想像,讀字讀人讀社會也讀自己,不僅讓孩子能夠增廣見聞、豐富文化底蘊,更能透過與書本的對話,照見自己的生命,與自己相遇。
三、               說好話: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傷人六月寒」,青少年通常是敢言視為英雄的表現,少有同理別人感受的態度或能力,孰不知,傷人之語,如水覆地,無法回收。即便他人有過,也能理直氣和就事論事,才能發揮影響力量。當然,倘能積極學習正向表達就能鼓勵人心、給人溫暖幸福,勢必廣結善緣,替自己的下一刻成功儲值加油!
四、               行好事:我們身處在一個地球村,彼此網絡有機連動,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幫助到很多人,而這些人又可再幫助其他更多的人」。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一個人在自願自發的行動與付出過程中就會發現出改變自己的力量。這一刻的努力就是累積下一階段的可能,共生共好共榮!
五、               交好友:交好朋友能助人成功,使你終身受益;交壞朋友則給你帶來麻煩,使你誤入歧途。因此,我們要慎交朋友。但我們也必須理解,青少年階段十分在意朋友、同儕的接納或看法。當他們有困擾時,最願意找的人也是同儕,在此階段出現同儕的影響力漸增,父母的影響力漸減的情況。所以主動了解孩子在班級的交友狀況,讓自己也能夠成為孩子朋友的朋友也適當鼓勵孩子廣交朋友,除了避免小圈圈效應,也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與選擇。
 
      老子哲學中有提醒:「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即便我們再愛孩子,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我們也不能替代孩子,在孩子幼年時,扶持她成長;當她長大後,成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共同勉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