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學校教育反省之ㄧ:學生主體的教學

11月已是深秋的初秋下午,與兩位教育同道在板橋的「南瓜小舖」閒談目前學校教育應為而未有積極作為之喟嘆:因為教育市場化的趨勢,教育行銷的「亮點」掩蓋了教育作為的「焦點」,曇花一現的無奈一再耗損現場教師投入的能量,也錯失ㄧ次一次累積教育基底的機會,更試煉所有教育關係人的信任與熱忱。教育必須回歸教育的本質,明確勾勒教育遠景與教育作為的優先順序,彰權每個學校的特色發展,倡導「多元智慧」理念的同時,解放學校的「標準化」是避免培育「標準化」學生的必要歷程,亦是回應進入意義浮動的多元化世界必要的準備。以下,我們將不斷反芻教育本質的哲學思維及對教育作為的優先順序展開批判反省。站在哲學思維的起點,藉由反省批判的動力,避開「知識障」,啟動教育真正的看見與聽見。
之ㄧ:學生主體的教學
    平日的教學只是一味的傳授學生知識概念、解題策略,多讓學生練習,誤以為這樣學生就會學會了,而忽略了學生的思考過程。幾次段考、平時考下來,總會發現學生的成績表現不如預期。回頭歸咎學生不夠用功?學生不思甚解?很少真正檢討與看見「教學問題」與「學習迷失」在哪裡?忽略「以學生為主體的教
學」的意義,非但無法達成教育目的,也造成部份低成就學生被迫「呆」在教室裡無法學習,或因學習困難而放棄學習。
    以數學教學為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語言是相當重要的,教師要如何將抽象概念以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不要急得告訴結果,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檢視其是否是可以用一套符號或系統來表徵要習得的數學概念或能以多重表徵代表一個相同的數學概念,並能在不同的表徵型式中自由轉換。透過「教學即評量;評量即教學」,真正檢討與看見「教學問題」與「學習迷失」在哪裡。「發現真正的問題」即解決問題的一大半了。
一、        以「學生為主體」的哲學思維
(一)存在先於本質的理解:特殊先於普遍,具體先於抽象;有了個體的存在,才形成人類普遍的形象。
(二)多元智慧的堅持:鳥有翅膀可以飛得很高很遠,但無法與兔子進行賽跑。每個學生都有他的優勢智慧,透過教育歷程的引導而發展。
(三)教育機會的均等:積極性的差別待遇,踐行教育正義。
(四)人文關懷的主張: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相信教育的可能與孩子的可能。
二、        以「學生為主體」的反省批判
(一)堅持唯一的不變:以學生為中心,謀求學校社群之最大善。
(二)態度的知變:
1.
專業權威不是授予的,而是贏來的。
2.
知識是無法灌輸的,而是引導、啟發與領悟。
3.
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4.教育是一份志業,學生的成就即是最大的財富。
5.
反省與行動是突破所有限制的最佳途徑。
(三)專業的求變:
1.
鼓勵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健檢需要勇氣,也因此預防疾病。
2.
不斷精進專門領域,厚實教育專業,充實科技涵養,發展第二專長。
3.
推動「行動研究」與經營「專業社群」。
(四)環境的質變:
1.
校園即是學園。
(五)策略的應變:
1.
推動學校的「醫師教師」制度:協助教師進行個案學生的學習情況會診,幫助發現學習問題,支持教師有效教學。
2.
規劃「學科教室」,結合分組教學,側重為不同學習水平學生提供同一科目下可選擇的教室與教師。
3.「以學生為中心」是一個價值判準,可以檢覈教育作為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