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教育信仰的再反芻(一)

教育信仰的再反芻(一)
或許因為百班大型學校6年教務工作的服務經歷,學生的「升學」理所當然成為檢核工作的「績效」的指標之一,「升學」與「升學績效」甚或「升學主義」化約等號「被成為」自己的教育形象之一。「希望你不要成為一個只重視升學的校長」,在一次用餐閒談的機會,一位敬重的教育先進叮嚀著。
先不想攪入將事情做對的「教育手段」討論。始終相信「沒有哲學的教育是盲的」,回到源頭一探究竟,澈底再檢視、反省自己的教育信仰。先哲AristotleJohn Dewey一直供輸自己在教育信仰的主要養份來源。Aristotle主張的自由教育。肯定人本身已是目的,而不是作為其他人的工具。學習者必需肯定知識本身的價值,不斷追尋生命的幸福,而不是以知識作為取悅他人或謀取利益的工具;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與社會理想有關,作為社會的ㄧ份子,個人的幸福實踐必以社會整體幸福為前提。John Dewey提出進步教育的主張,強調教育是「在經驗中」、「由於經驗」和「為著經驗」的一種發展過程。以經驗為基礎的教育,其中心問題是從各種現實經驗中選擇那種在後來經驗中能夠豐富而具有創造性的生活經驗。
AristotleJohn Dewey的教育哲學涵養下,梳理一以貫之的教育信仰,分述以教育本質、教育目的及教育內容,以作為自己教育旅程的導航。
一、教育本質
(一)教育即意義的生活:兒童生活在現代中,她的現代生活是値得活的, 所以教育應該充分運用現代生活。在我們用全副精力,使現在的經驗豐富有意義,又充滿可能的歷程,「現在」就會不知不覺中參入「將來」。
(二)學校即理想的社會:社會指導學子的活動,於決定學子的未來中,也決定社會的未來。學校不僅在傳遞文化,而且是創新文化的搖籃,更是促進社會進步的社會組織。校園應該像民主社區,讓學生能夠自由探究、充分參與並交換經驗,以培養社會關懷和道德判斷的能力。
(三)教育即良好的生長:人生是無限進化的過程,是時時前進,無有止境,常在創造和生長之中。而創造和生長又出自於經驗,經驗則首重行動。故知識起於實用,一切事物必須從活動與創造的過程來形成更深更廣的新經驗。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即邂逅美麗、醞釀幸福的歷程,從歷程中需注意的培養心靈的紀律和裝備心靈。倘若要將教育標力固定的、概括的目的,即無從探知人生之繁變、之擴張;環境有遷移,智慧有生長,目的和理想即隨之而變。
三、教育的內容:兼重教材與教法,連結學科中心與兒童本位。兒童和課程如兩點聯成的直線,兒童當下的經驗與學科教材之中的事實與真理兩者,共同決定應有的教學方法。
    孩子是種子而不是棋子,教育無法替孩子安排人生,就像無法安排小鳥鑽洞、老鼠飛翔。在《讓天賦自由》中,馬拉古茲(Loris Malaguzzi)一首詩很能共鳴教育的思考:「孩子有一百種,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隻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方式、玩耍方式,及說話方式。總是有一百種聆聽的方法、驚喜的方法,和愛的方法,還有一百個開心,去唱歌、去了解,一百個世界可以探索,一百個世界可以創造,一百個世界可以夢想。
    在這個世界裡,我們都太急於強調喝水的重要,卻忘記去細細咀嚼水的質地,所以我們羞於愛花,卻急於爭論與評比;過度操作文明能力,而忽略生長自然能力,所以我們看見通過一個個篩檢成功的「菁英」心智,卻缺乏作夢的勇氣與社會責任的氣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