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老師「型」了沒?

楔子
        家長經常提到:「我的孩子在下學期能不能給某某老師教。」一旦在家長心目中被認定是一位負責任、肯付出、有愛心、具有班級經營能力的好老師,總會在各種場合獲得讚許,偶有狀況,較容易得到他人的諒解。反觀,在家長或社區較不被肯定的教育人員,一有狀況,怪罪聲即接連不斷。即便有心要改善教法或班級經營方式,得要花上加倍的努力與精神來平反教師的形象。個人認為,現在別人對待我們的,都是我們教會或默許別人怎麼對待自己的。倘若要擺脫自己無法接受的被對待或無謂的困擾,就要讓對方看見我們的改變,培養對方重新對待自己的方式。
 
演什麼就要像什麼
     「角色」通常代表一項職業或身份所應展現出的行為和社會地位,任何職業都必須角色扮演達成倫理要求與專業門檻,目前社會仍對於「教師角色」有極高的期望和道德標準。職是,教師必須認知「什麼是教師應該知道而且能做的」,基於教育人的專業堅持,成為教育專業的內行人。
       教師工作內涵的複雜性極高,究其原因,教師服務的對象是「人」,面對學生心智成長與學習的多元化和差異性,教師必須進行因材施教和適性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激發其學習動機與發展潛能。因此,教師除了重視內在精神活動的修煉,還要提醒外在形象的經營,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企圖、不安於現狀、富有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用心體悟教育魅力的教師,方能收穫「教育人生」的幸福與快樂。
 
外塑內蘊「型」教師
       要成為一名形象優質的教師,每個教師都應該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都應該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作自我反思,從細節入手,逐步提升自我。當然,如何做得因應主客觀條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謹針對原則性的把握作ㄧ些提醒與您分享:
一、我思故我在(Mind Identity):
我們的思想決定了我們的行動,所以學校教育的中心思想很重要,每個教師的教育哲學觀也很重要。這學年在教務處的主導下,凝聚了「我們是一所乘著夢想飛行的學校」,易言之,我們學校存在的目的就是努力構築多元舞台,讓孩子無事不能成就、夢想都會成真。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宏大」的願景與「費勁」的承諾,所以我們循上建構了「貢中更卓越」、「貢中更美麗」與「貢中更幸福」三個具體目標。如果團隊夥伴對於學校的中心思想無法有深刻的領悟與見解,就會有行動不一致或手段不正確的事實發生。同樣的,每個老師倘若也能在學校總體目標下,反覆確立自我優先的教育哲觀,訂定教學或班級經營的具體目標,必能透過「最佳合力」達成共同的教育盼望。
二、我們的所言所行都會形成我們的文化(Behavior Indentity):
當前教育政策多主張教師專業由外而建構,以外在規範行為作為判斷標準的準則,ㄧ來造成「專業倫理」的異化,將使專業人員的道德承諾形成虛構;再則演變「媒體治校」的異化,專業判斷不能應變趨勢,動輒得咎,因而隨波逐流。所以,教師專業形象根本立基於自我的覺知與省察,易言之,是我們自己決定了我們自己所身處的環境。我們重視「禮貌」、「尊重」、「感恩」、「學習」、「閱讀」等價值,並且身體力行,學生自然會被影響,而這些細節都會累積成為學校文化的養份。
三、樹立個人的風格(Visual Identity):
施明德先生的小鬍子和領結, 李敖 先生的鮮明紅夾克, 林百里 先生的中國文人風的立領裝束,或許我們弄不清他們在各領域的傑出具體事蹟,確能輕易地從其形象上聯結其事業成就。職是,「個人風格」不是「我喜歡有啥不可以」,背後代表某種程度專業意象的表徵,提昇自我正面的能見度,無形中廣結善的能量,成為關鍵時刻的助力。
 
水借以水蒸氣、雨水、冰塊等不同的方式存在著,它在不同情況下會有不同的轉化,但其本質仍然是水。人也是多元面向角色扮演者,就像是父母面前我們是小孩、在長官面前我們是部屬、在同學面前我們是朋友、在學生面前我們是老師,如何在不同的時空拿捏住正確的角色,避免走「冤枉」路,這是我們年輕一輩值得學習的重要課題。與大家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