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返璞歸真心教育

楔子:少小離家老大回的羞赧與感恩
    「居天下之廣居,行天下之大道」。這是父親在我大學畢業借用老子送給我的一句話。無論在台灣還是在馬祖,總是有人對於我執意調台存有疑問或不解,起初我相信生命的被擲性,我們都是被無從預見的力量拋擲到一個特定的時空裡,這中間根本沒有道理可以完滿解釋;直到現在,我才承認是父親這句話媒合
了改變我生涯的「壯遊」,促成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從馬祖三個年級三個班六十個學生,到台北三個年級一百二十個班近四千四百名學生,除了「量的改變」帶來專業知能與技術的精進,更重要的是「質的變異」促使自己對教育的識見與反省,究到底,這個發展歷程絕非偶然,那是故鄉馬祖給我的性格:習慣把自己放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學習離開那常走的道路,給自己陌生的體會與傻勁的堅持!
    
這次參加台中豐原國家教育研究院兩個月的校長儲訓,很高興能與家鄉的元忠候用校長與建福候用校長一起進修,從他們身上帶給我許多學習與看見:看不見小地方的彆扭,反而是大格局的認真與熱忱;也在教育對話與閒談過程,看見馬祖教育現場的師長對家鄉子弟的努力作為。所以,在面對冠人校長邀請的教育心得分享,除了近鄉情怯的不安、教育逃兵的慚愧,還有視野侷限的惶恐,但礙於冠人師父校長的倫理情誼,被迫趕鴨上架與大家說三道四,還請容忍包涵!
壹、教育人的教育格局:擁有教育醞釀希望的熱忱,理解教育絕非萬能的從容
    現代及未來的教育現場,我們需要榜首學生?還是優秀人才?榜首學生為何無法變成優秀人才?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師?我們需要善於歸納與分類的老師(外顯化到外顯化),也要強調體驗與分享的老師(內隱到內隱、外顯到內隱);所以教育人的格局與視野再建構是教育反省的重要啟動引擎。
   
教育是人影響人的歷程,之所以產生影響,不是來自課堂的專業權威,而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愛與信任,就像我早已忘記國中理化的週期表,但是我始終無法忘懷那次月考不及格,老師輕拍我肩膀的鼓勵,後來我懂得唯有在愛與信任的基礎上,所有的學習才會產生意義。
     現在老師、家長都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現在學生生活常規越來越差」。訓練觀的教育,學校生活教育或許是有的,但是它是邊緣且傾向教條;情意教育或許是有的,但不是由個人的幸福出發,所以形成說一套、做ㄧ套。「拼命給」與「怕不足」成為教學現場的普羅寫照,傳統相信行為學派主張的「精熟學習」、「教育萬能」,不自覺陷入教學迷失而習焉不察?就像帶領學生渡河,往往老師先會一股腦往前大步過河,在河的另一頭,呼喚孩子依樣過河,而忽略了孩子步伐的差異性;若是過不了河,就會提醒學生多練習或是強拉跨過了河,造成孩子即便過了河,也不能深刻明白渡河的目的,或體驗過河的道理,甚至,埋下了渡河的陰影。
孔子:「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強調處於自由快樂的狀態,人性才
易完滿實現;Tony Wagner2008)主張快樂循環:培養學習熱忱與動機應是優於能力與知識的傳授。回應近來教育熱門新聞:「百大特色小學」、「英語教學的揠苗助長」,彷彿有了一定的教育看見。因為「不放心」,所以我們始終善意的「不願意放手」,如果我們可以看見「終點」,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對待。教育人的教育視野與格局是重要的。十幾年的教育觀照與反省,我開始謙卑的理解:教育始終無法教導學生什麼,充其量就是用愛與信任搭建一個成全孩子的平台,讓孩子的夢想不受限制,無事不能成就。
貳、教育人的努力作為:所有努力都要回歸教育本質,教育的終極任務就是醞釀幸福,邂逅美麗
   「太史公廣閱金匱石書,方成風雨名山之作;畢卡索窮研古今畫風,終成一代宗師」。現代教育汲營行銷,創意有之、花俏有之,沒有紮穩馬步,缺乏教育哲學的價值思維,總是混淆學校成就學生?抑或學生成就學校?什麼是目的?什
麼是手段?讓教育努力總是空中樓閣,ㄧ變再變。   
    
陳伯璋 教授的慢教育看法對十幾年的教改提出批判與反省:「教育不一定都是加法,也可以是減法」,對照邇近媒體焦點:「百大特色學校」以及「公務人員初等考試,二十名博士考生均落榜」,有一定省思與看法:好學校的定義?我們是否被「普遍化標準」的霸權所羈絆?績效過度的迷失?孩子是否要急得長大?乃至於斲傷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與習得的無能而不自知?「大人小孩」與「小孩大人」的本質失序?個人認為除了從既有政策層面進行減法思考、落實學校本位管理之外;教育本質的返璞歸真,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必須紮穩馬步、打好基礎,根本性的在所有教育表現或努力中被堅持、被檢覈。唯有價值對了,希望才會發生。
    所以,教育似乎不是只有一條對的路,如果可以用更寬闊的視野看待孩子學習,也許會有許多美麗且意外的發現。在普世價值的封建與ㄧ元化情形下,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學校在提供可能:可能成為王建民、可能成為周杰倫、…、還有我自己。教育就是協助學生自我形成,沒有期待的學習與失去未來性的教育就等於宣判學校的死刑。我們終究無法操縱結果,所以就與孩子一起醞釀幸福、邂逅美麗。
    當然教育並非「被動等待」這麼簡單,也不能像放煙火一般的虛有其表,教育雖然不能製造邂逅,但邂逅也絕不是在毫無準備的狀態下可以產生,就像一個對藝術毫無修養的人,即使有機會遇見最偉大的藝術作品,也不太可能發生那種觸動核心的感動。個人認為,醞釀邂逅是一個動態回饋歷程:教師必須在價值觀上透過專業的覺知與反省產生知變;其次,透過批判思考、教師權能的提升,持續專業的精進與求變;再者,強化溝通合作、重構學校的權力生態,超越技術理性的思維;最後,營造一個有意義的美麗校園,減少挫折,給予希望。
參、教育人的幸福成就:如果,我們不能成為山崖上的蘭花,也要成為山谷裡的百合,無論在那個山谷,都要綻放香味
    幸福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自然有動力。教育是喜悅的感染與萌芽,從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人生功課,因為深入孩子的生命故事,ㄧ輩子的長度拓寬好幾輩子的厚度;知易行難,教育確實需要更多忍耐的功夫、更多理解的看見與聽見。反覆思考自己的教育初衷,盡本分是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給人幸福與快樂是我開始學習永不停歇的努力,就像吳夢蝶的一首詩:水仙在清水白石上坐著/水仙說:我是花/只為自己而開!/每一個誰,水仙說/都有他的本分事業!」。
對於教育想法,總是人手一號,眾聲喧嘩,遂行理想尤顯孤單。邇近次級房貸所造成的經濟海嘯影響仍日益惡化擴大,我們應該覺醒經濟不能過度槓桿操作,而喪失基本的畏懼與節度,造成無法收拾;同樣地,教育亦不能過度的效益思考,造成目的與手段的錯置,應當返璞歸真才是正道。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套用陳伯璋 教授的話:「凡事都要紮穩馬步、做好基本功」。但始終不要放棄「The power of one」的熱忱與傻勁!
     雖然一直都很關心家鄉的大小事,尤其是教育工作,畢竟我在「圍牆」外面,如果是典範也無法移植,即便是標竿也無從複製,但是,我的家鄉馬祖,妳是否願意透過外在對話與內在對話的交流反省,謙虛的看見與聽見,我們才可以努力、才可以自信、才可以幸福!回到文首的那一段話:「居天下之廣居,行天下之大道」,提醒的不僅是物理的時空距離,更是以小事大應有的謙卑與努力!
    最後再次真誠表達敬佩之意,對於諸位師長及教育同道在家鄉馬祖爲教育所做出的努力,我想妳們的幸福感與使命感一定遠勝於我,有羨慕更有感佩!祝福大家!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